返回
请输入搜索内容请输入搜索内容
更多栏目

庆宫春(水仙花)

王沂孙 [宋代]

明玉擎金,纤罗飘带,为君起舞回雪。míng yù qíng jīn,xiān luó piāo dài,wèi jūn qĭ wŭ huí xuĕ。

柔影参差,幽芳零乱,翠围腰瘦一捻。róu yĭng [cān,cēn,shēn] [chā,chà,chāi,cī],yōu fāng líng luàn,cuì wéi yāo shòu yī niăn。

岁华相误,记前度、湘皋怨别。suì huá xiāng wù,jì qián dù、xiāng gāo yuàn bié。

哀弦重听,都是凄凉,未须弹彻。āi xián [zhòng,chóng] tīng,dōu shì qī liáng,wèi xū dàn chè。

国香到此谁怜,烟冷沙昏,顿成愁绝。guó xiāng dào cĭ shuí lián,yān lĕng shā hūn,dùn chéng chóu jué。

花恼难禁,酒销欲尽,门外冰澌初结。huā năo nán jìn,jiŭ xiāo yù jìn,mén wài bīng sī chū jiē。

试招仙魄,怕今夜、瑶簪冻折。shì zhāo xiān pò,pà jīn yè、yáo zān dòng zhé。

携盘独出,空想咸阳,故宫落月。xié pán dú chū,kōng xiăng xián yáng,gù gōng luò yuè。

庆宫春(水仙花)译文

译文

作品赏析

【注释】:王沂孙此词似为王清惠词《满江红》而发。德祐之难后,三宫为元兵虏而被北迁。其中有一个叫王清惠的才女,在北宋时曾为都城的汴京附近的驿站的墙壁上,写有《满江红》一首。此词传播甚广,多有和之。王沂孙此词似有此发。“明玉擎金,纤罗飘带,为君起舞回雪 ”。纤手如玉,手捧金盘。罗带纤细,临风飘飞。翩翩舞于你面前。曹植在《洛神赋》中曾有句:“若回风之流雪”写宫中美人的体态与舞姿,与水仙花切合,措辞十分精巧。水仙花的白瓣黄心,如“金盏银台”又似“柔玉棱棱衬嫩金”水仙长叶披离,银花拥簇,恰如衣带纷飞,起舞回雪,更觉灵巧 。“君”字双关,并非必指君王,却又暗含此意。“起舞回雪”,有将与君王永别之意,“柔影参差,幽芳零乱,翠围腰瘦一捻”。上三句是赞其美,这三句是怜其瘦 :“身姿绰约,亭亭玉立。“一捻”,意为细小、纤弱,当然也就更使人怜惜。这里人花双关,紧紧扣合。从其婀娜秀美,反衬横遭摧残之可痛惜;从其纤小柔弱,反衬摧残之酷。同时,通过对这种轻歌曼舞的宫廷生活描写,也暗示着由此而遭致的亡国惨剧的原因。“岁华相误”后写亡国的宫女。水仙花也被赋予人的性格。舍貌而取神。“岁华相误,记前度湘皋怨别。哀弦重听,都是凄凉,未须弹彻。”“岁华相误”是说好的时光已经错过了。“湘皋怨别”(湘皋,湘水边),借湘妃的传说,挑明了词中主人公的身份和处境,表达出辞宫去国的无穷伤怨 。“记前度”三字,疑指靖康之变中帝妃被金人掳去 。“哀弦重听” 指前耻未雪 ,不意今日再次听到这一片凄凉的亡国哀音 !在一种凄凉之音中打住。“国香到此谁怜?烟冷沙昏 ,顿成愁绝。”以唱叹提起,感慨无限,水仙为“国香 ”,黄山谷《次韵中玉水仙花》称之。国色天香成昔日,而今天香国色的佳丽,却遭惨变,愁煞人也。下面步步递 ,写出花惜国亡之痛 。“花恼难禁,酒销欲尽,门外冰澌初结”,“酒销欲尽 ”,指亡国惨祸的沉重打击,使人陷入迷茫的境地,昏昏然有如醉酒;酒醒之后,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恰逢此时,河水结冰,对花来说,岂非雪上加霜?三句之中,颇有丘壑,见出碧山词的深沉厚重。“试招仙魄,怕今夜瑶簪冻折 。”已流落异域水仙,谁能招回你的芳魂?寒夜凉气阵阵会冻断你头上的玉簪吧!岑参边塞诗中有“都护宝刀冻欲断”岑词中的武夫 ,在碧山后里化为“瑶簪冻折 ”的悲惋之语。“瑶簪冻折”,妆花瓣凋落,寒气十分逼人。刻画出了奇寒中的凄美,倍觉笔力峭拔 。“怕”字显得低徊凄恻。“携盘独出,空想咸阳,故宫落月 ”,此处的携盘独出”,回顾了开头的“明玉擎金”,强烈对衬,使心里黯然。使人在欷虚欠之余,不能不掩卷三思:败亡之因到底是什么。“故宫落月”落月之光 ,是凄惨惨的令人不由掩面而泣 。凄惨的月色也只是暂时的,漫漫长夜 ,即将吞噬故。不可见了。辞宫去国之人,只能徒然地想象那旧都故宫 。西坠的残月余辉点点,情景颇为凄惨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携盘独出月荒凉”这里词人借其意以汉喻宋,明白地泄露家国败亡的旨意。王沂孙词风浑雅而含蓄。亡国之痛较为深沉。借物咏吟,表达极为曲折委婉。清人周济在《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中评价王沂孙说 :“咏物最争托意,隶事处以意贯串,浑化无痕,碧山胜场也 。”评价相当公允。

庆宫春(水仙花)注释

注释

庆宫春(水仙花)赏析

赏析

庆宫春(水仙花)背景

背景

最新古诗查询

更多古诗

联系我们

不良信息举报 邮箱 mobile 鄂ICP备2022019829号-2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63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