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思致

更多栏目
请输入搜索内容请输入搜索内容
思致

词典「思致」详细解释释义

思致详细解释

【 思致 si zhi 】

  • 指人的思想意趣或性情、才思。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时人道 阮思旷 骨气不及 右军 ,简秀不如 真长 ,韶润不如 仲祖 ,思致不如 渊源 ,而兼有诸人之美。” 南朝 梁 任昉 《为萧扬州荐士表》:“﹝ 王僧孺 ﹞理尚栖约,思致恬敏。”《新唐书·刘祎之传》:“方是时,詔令丛繁, 禕之 思致华敏,裁可占授,少选可待也。”

  • 指文学作品的意趣或意境。

    唐 皎然 《诗式·诗有二废》:“虽欲废巧尚直,而思致不得置;虽欲废词尚意,而典丽不得遗。”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一:“ 陶潜 、 谢朓 诗皆平淡有思致,非后来诗人怵心劌目琱琢者所为也。” 清 王韬 《淞滨琐话·画船纪艳》:“虽是小诗,颇有思致。”

  • 思致例子

    【 思致 si zhi 】

    1、中国传统文化内在的维逻辑可以概括为"比类逻辑",这种方式对于"传统政治文化"的维特点影响深远。
    2、 文学理论家在研究过程中的方式,至少可以从理性维、能动性、问题意识三个方面进行考察;他们的主体特征与素质修养,也会影响到文学理论研究的方式、过程与结论。
    3、 嘉见她兴勃勃,喋喋不休地唠叨,可是她一句话也没听进去。
    4、 有许多人屡屡犯错,而成就有限甚或一事无成,正因为他们只求饱学,而不善生。

    词典最新查询

    联系我们

    不良信息举报 邮箱 mobile 鄂ICP备2022019829号-2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63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