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更多栏目
请输入搜索内容请输入搜索内容
溽

汉语字典「溽」详细解释释义

溽基本解释

【 溽 rù 】



湿润;闷热:溽暑。溽热。
味深厚:“其饮食不溽”。

溽详细解释

【 溽 rù 】



【形】
(形声。从水,辱声。本义:湿热)
同本义〖damp;humid〗
溽,湿暑也。——《说文》
土润溽暑。——《礼记·月令》。注;“润溽谓涂湿也。”
又如:溽夏(湿热的夏天);溽景(溽暑的烈日);溽蒸(溽热,湿热);溽润(湿润);溽露(繁多的露水)
味浓厚,尤指美味〖delicious〗
其居处不淫,其饮食不溽。——《礼记·儒行》



【名】
古水名,溽水。在今江苏省溧阳县〖RuRiver〗
己酉,天子饮于溽水之上。——《穆天子传》

溽热
rùrè
〖humidandhot〗潮湿而闷热
溽暑
rùshǔ
〖swelteringsummerweather〗潮湿闷热
唐主苦溽暑。——《新编五代史平话》

溽康熙字典解释

【巳集上】【水字部】 溽; 康熙笔画:14; 页码:页641第18(点击查看原图)【唐韻】而蜀切【集韻】【韻會】儒欲切,?音辱。【說文】濕暑也。【禮·月令】土潤溽暑。 又【博雅】濕也。【郭璞·江賦】林無不溽。 又濃厚也。【禮·儒行】其飮食不溽。【註】恣滋味爲溽,溽之言欲也。【疏】言飮食尚質,不濃厚也。 又水名。【穆天子傳】已酉,天子飮于溽水之上。 又【楊氏古音】人余切。【古歸藏易】需卦作溽字,同濡。

最新字典查询

联系我们

不良信息举报 邮箱 mobile 鄂ICP备2022019829号-2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63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