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更多栏目
请输入搜索内容请输入搜索内容
怍

汉语字典「怍」详细解释释义

怍基本解释

【 怍 zuò 】


zuò
惭愧:渐怍。愧怍。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脸色)改变:“将即席,容毋怍。”

zhà
〔??(

怍详细解释

【 怍 zuò 】


zuò
【动】
惭愧〖beashamed〗
怍,惭也。从心,作省声。——《说文》。按,乍声。
容无怍。——《礼记·曲礼》
孝子临尸而不怍。——《礼记·祭义》
灵公心怍焉。——《公羊传·宣公六年》
自憎惭怍。——《聊斋志异·促织》
面色改变〖changecomplexion〗
颜色毋怍。——《管子·弟子职》。注:“谓变其容貌。”
将即席,容毋怍。——《礼记·曲礼》

怍康熙字典解释

【卯集上】【心字部】 怍; 康熙笔画:9; 页码:页379第16(点击查看原图)【唐韻】在各切【集韻】【韻會】【正韻】疾各切,?音昨。【說文】慚也。从心,作省聲。【徐曰】心作動也。【論語】其言之不怍。又【禮·曲禮】容毋怍。【註】顏色變也。又【祭義】孝子臨尸而不怍。【註】色不和曰怍。 又或作?。【荀子·儒效篇】無所儗?。【註】謂無疑滯慙怍也。 又【集韻】【類篇】?眆駕切,音鮓,?怍,多姦也。◎按正字通,疑去聲,與?混,非。

最新字典查询

联系我们

不良信息举报 邮箱 mobile 鄂ICP备2022019829号-2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63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