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更多栏目
请输入搜索内容请输入搜索内容
聱

汉语字典「聱」详细解释释义

聱基本解释

【 聱 áo 】


áo
话不顺耳:聱牙(语句念着不顺口)。
不听取他人的意见:“彼诮以为聱者,为其不相从听”。

聱详细解释

【 聱 áo 】


áo
【形】
(形声。从耳敖声。本义:不接受意见)
同本义〖perverse〗
聱,不入人语也。——《广雅》
彼诮为聱者,为其不相从听。——元结《自释》
又如:聱牙(乖忤,抵触。亦谓与人意见不同,不随世俗)
文词艰涩〖involvedandabstruse〗。如:聱牙戟口(聱牙诎曲,聱牙诘曲,聱牙诘屈。都形容文辞艰涩难读);聱屈(拗口难读)

聱牙
áoyá
〖crotchetywritting〗文句别扭,读不上口

聱康熙字典解释

【未集中】【耳字部】 聱; 康熙笔画:17; 页码:页969第11(点击查看原图)【唐韻】五交切【韻會】牛交切,?音謷。【說文】不聽也。【廣雅】不入人語也。【埤蒼】聱牙,爲其不相聽也。【唐書·元結傳】能學聱牙,保宗而全家,自號聱叟。又辭不平易。【韓愈·進學解】周誥殷盤,詰曲聱牙。 又聱耴,衆聲也。【左思·吳都賦】魚鳥聱耴。【釋文】聱,魚曹切。【註】倉頡篇曰:聱耴,衆聲也。 又【廣韻】五勞切【集韻】【正韻】牛刀切,?音敖。亦不聽也。 又【集韻】魚到切,音傲。聱耴,魚鳥狀。

最新字典查询

联系我们

不良信息举报 邮箱 mobile 鄂ICP备2022019829号-2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63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