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更多栏目
请输入搜索内容请输入搜索内容
歃

汉语字典「歃」详细解释释义

歃基本解释

【 歃 shà 】


shà
〔歃血〕古人盟会时,嘴唇涂上牲畜的血,表示诚意,如“歃歃为盟”。
用嘴吸取。

歃详细解释

【 歃 shà 】


shà
【动】
(形声。从欠,杀声。从“欠”表示与口、出气有关。本义:饮,微吸)
饮〖drink〗
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史记》
特指饮血〖smeartheblood〗。如:歃盟(歃血为盟);歃会(歃血盟会);歃辞(歃血时宣读的盟词)

歃血
shàxuè
〖smearthebloodofasacrificeonthemouth—anancientformofswearinganoath〗古人盟会时,微饮牲血,或含于口中,或涂于口旁,以示信守誓言的诚意
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歃康熙字典解释

【辰集下】【欠字部】 歃; 康熙笔画:13; 页码:页570第05(点击查看原图)【唐韻】山洽切【集韻】【韻會】【正韻】色洽切,?音喢。【說文】歠也。一曰歃血也。盟者以血塗口旁曰歃血。【淮南子·齊俗訓】胡人彈骨,越人齧臂,中國歃血,所由各異,其於信一也。【史記·平原君傳】王當歃血而定從。通作喢。【後漢·馮衍傳】喢血昆陽。又通作唼。【前漢·高帝紀】唼血而盟。【集韻】或作?、哈。 又【廣韻】山輒切【集韻】色輒切,?音萐。義同。 又【集韻】迄洽切,音?。與?同。【博雅】嘗也。或作欱。

最新字典查询

联系我们

不良信息举报 邮箱 mobile 鄂ICP备2022019829号-2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63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