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更多栏目
请输入搜索内容请输入搜索内容
痢

汉语字典「痢」详细解释释义

痢基本解释

【 痢 lì 】



中医学病名,古称“滞下”。又因病情不同而有“赤痢”、“白痢”、“赤白痢”、“噤口痢”等名。
〔痢疾〕传染病。症状有大便频繁,腹痛,发热,粪便带脓、血和黏液等。
见“瘌”字“瘌痢”。

痢详细解释

【 痢 lì 】



【名】
(形声。从疒(chuáng),表示与疾病有关,利声。本义:病名。即“痢疾”)同本义〖dysentery〗
凡山水甚强寒,饮之皆令人痢。——曹操《魏武令》
又如:痢症(痢疾)

痢疾
lìji
〖dysentery;diarrhoea〗以严重腹泻、粘液血便并常有肠道溃疡及毒血症、腹痛以及里急后重为特征的一种往往是流行性或地方性的疾病,一般由于致病菌或原生动物所引起,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而传播

痢康熙字典解释

【午集中】【疒字部】 痢;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774第09(点击查看原图)【廣韻】【集韻】?力至切,音利。瀉也。【正字通】方書分血痢,氣痢,赤痢,白痢,泄痢,酒痢,虛痢,五色痢,水穀痢,赤白痢,噤口痢,休息痢,勞痢,暴痢,久痢。諸證皆濕熱積滯,暑毒虛滑所致。

最新字典查询

联系我们

不良信息举报 邮箱 mobile 鄂ICP备2022019829号-2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63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