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更多栏目
请输入搜索内容请输入搜索内容
褴

汉语字典「褴」详细解释释义

褴基本解释

【 褴 lán 】


(襤)
lán
〔褴褛〕衣服破烂不堪。亦作“褴缕”。
(襤)

褴详细解释

【 褴 lán 】



lán
【名】
(形声。从衣,监声。本义:无缘饰的破旧短衣)无边饰的衣服〖edgelessgarments〗
褴,裯谓之褴褛。褴,无缘也。——《说文》
几人贫衣被丑敝,或谓之褴褛,故《左传》曰,筚路褴褛,以启山林,殆谓此也。——扬雄《方言三》
无缘之衣谓之褴。——扬雄《方言四》

楚谓无缘之衣谓之褴,紩衣谓之褛。



lán
【形】
泛指服饰破烂〖worn-out〗。如:褴衫(衣服破烂);褴褛筚路(原谓穿着敝衣,驾着柴车,开发山林。后用以形容开创者的艰辛);

褴褛
lánlǚ
〖tattered;ragged;shabby〗衣服破烂
以布而无缘,敝而紩之,谓之褴褛。——《方言》
一个个面黄肌瘦,衣裳褴褛。——《儒林外史》

褴康熙字典解释

【申集下】【衣字部】 襤; 康熙笔画:20; 页码:页1122第39(点击查看原图)【唐韻】魯甘切【集韻】【韻會】盧甘切,?音藍。【說文】裯謂之襤。【揚子·方言】無緣之衣謂之襤。 又襤褸,綴結也。詳褸字註。 又襂襤,地名。詳襂字註。 【韻會】或作繿,通作藍。

最新字典查询

联系我们

不良信息举报 邮箱 mobile 鄂ICP备2022019829号-2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63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