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请输入搜索内容请输入搜索内容
更多栏目

孟子见梁襄王

孟子及弟子 [先秦]

孟子见梁襄王。mèng zĭ jiàn liáng xiāng wáng。

出,语人曰:chū,yù rén yuē:

“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wàng zhī bù sì rén jūn,jiù zhī ér bù jiàn suŏ wèi yān。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cù rán wèn yuē:‘tiān xià wū hū dìng?

吾对曰:‘定于一。’wú duì yuē:‘dìng yú yī。‘

‘孰能一之?’‘shú néng yī zhī?’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duì yuē:‘bù shì shā rén zhĕ néng yī zhī。‘

’孰能与之?’shú néng yŭ zhī?’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duì yuē:‘tiān xià mò bù yŭ yĕ。

王知夫苗乎?wáng zhī fú miáo hū?

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qī bā yuè zhī jiān hàn,zé miáo găo yĭ。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tiān yóu rán zuò yún,pèi rán xià yŭ,

则苗浡然兴之矣!zé miáo bó rán xīng zhī yĭ!

其如是,孰能御之?qí rú shì,shú néng yù zhī?

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jīn fú tiān xià zhī rén mù,wèi yŏu bù shì shā rén zhĕ yĕ。

如有不嗜杀人者,rú yŏu bù shì shā rén zhĕ,

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zé tiān xià zhī mín jiē yĭn lĭng ér wàng zhī yĭ。

诚如是也,民归之,chéng rú shì yĕ,mín guī zhī,

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yóu shuĭ zhī jiù xià,pèi rán shuí néng yù zhī?’”

孟子见梁襄王译文

译文

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

(他见了我之后)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

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天下。“

“谁能统一天下呢?”

我对他说:“不嗜杀的国君能统一天下。”

“谁会归附他呢?”

我又回答:“天下没有不归附他的。大王您知道禾苗生长的情况吗?当七八月间一发生干旱,禾苗就要枯槁了。一旦天上乌云密布,下起大雨,那么禾苗就长得茂盛了。像这样的话,谁能阻止它呢?而现在天下国君,没有一个不嗜好杀人。如果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普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仰望着他了。如果像这样,老百姓就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这哗啦啦的汹涌势头,谁又能够阻挡得了呢?”

孟子见梁襄王注释

注释

⑴梁襄王:即魏襄王,名嗣(一说名赫),魏惠王的儿子,前318一前296年在位,襄是他死后的谥号.此处所说的事,当在襄王继位后不久.

⑵语(yù):告诉.

⑶卒:通"猝",突然.熹《集往》概括以上描述梁襄王形态的语句云:"盖容貌辞气乃德之符,其外如此,则其中之所存者可知."

⑷恶(Wū)乎:怎样,如何.

⑸定于一:朱熹《集注》云:"必合于一然后定."(一:统一。)

⑹与:此处为归顺,随 从之意.

⑺油然:朱熹《集注》云:"云盛貌."

⑻沛然:朱熹《集注》云:"雨盛貌."

⑼浡(bó)然:朱熹《集注》云:"兴起貌."

⑽人牧:管理民众的人,即统治者.

⑾领:即脖子.

⑿由:通"犹"

⒀定:安定。

⒁孰:谁。

⒂嗜:喜欢。

⒃与:归附。

孟子见梁襄王赏析

赏析

清代刘熙载说:“孟子之文,至简至易,如舟师执舵;中流自在,而推移费力者不觉自屈。”(《艺概·文概》)我们读《孟子见梁襄王》也就可以得到印证。这一章选自《孟子·梁惠王上》,以孟子见过梁襄王之后,向人转述他与梁襄王对答的情况,表现了主张“仁政”“王道”的一贯思想。

孟子处于战国七雄争霸的时代,新兴地主阶级正在崛起,并要取得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因而社会矛盾更趋激烈,兼并战争日益频繁。“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战争和“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的阶级对立,正如孟子所说:“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盛于此时者也。”孟子到处宣扬“保民而王”“仁义为本”的思想,在当时符合人民的愿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孟子首先到梁(今开封)谒见梁惠王,向梁惠王游说,在此并见到梁惠王的儿子,也就是梁襄王。孟子与梁襄王的应对中,孟子先以天上雨水比喻君泽,后以地上流水比喻民心,相互关联,又各赋其义,既自然又新颖,既为人熟知又让人深感贴切,这不仅鲜明地表明了孟子的观点,还表现出他高超的谈话艺术。

孟子见梁襄王背景

背景

最新古诗查询

更多古诗

联系我们

不良信息举报 邮箱 mobile 鄂ICP备2022019829号-2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63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