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请输入搜索内容请输入搜索内容
更多栏目

点绛唇·病起恹恹

韩琦 [宋代]

病起恹恹,画堂花谢添憔悴。bìng qĭ yān yān,huà táng huā xiè tiān qiáo cuì。

乱红飘砌。luàn hóng piāo qì。

滴尽胭脂泪。dī jìn yān zhī lèi。

惆怅前春,谁向花前醉。chóu chàng qián chūn,shuí xiàng huā qián zuì。

愁无际。chóu wú jì。

武陵回睇。wŭ líng huí dì。

人远波空翠。rén yuăn bō kōng cuì。

点绛唇·病起恹恹译文

译文

作品赏析

【注释】: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八载 :“韩魏公晚年镇北州 ,一日病起 ,作《点绛唇》小词。”由此可知,此词是作者北镇大名等地时,病起观景而作。词中抒发了作者病体初愈、徘徊香径时,悼惜春残花落、感伤年华流逝的惘怅和哀愁 。“病起”句,直言作者病体初愈,精神不振 。“画堂”句,不仅点出了暮春的节候特征,而且亦花亦人,花人兼写:“憔悴”,既是写凋谢的花,也是写老病的人;人因“病起恹恹 ”,而觉得花也憔悴;而花的凋谢也更增加了病人心理上的“恹恹”。“乱红”两句,紧承“画堂”句,进一步描绘物象,渲染气氛。有“画堂花谢 ”,即有“乱红飘砌”。“砌”应“画堂 ”,“乱红”应“花谢”,连环相扣,正是作者用笔缜密之处。“滴尽胭脂泪”,则情浓意切,极尽渲染之能事 。“胭脂泪 ”,形象地描绘“乱红”的飘坠,赋予落花以伤感的人情,同地也包含了作者自己的伤感。词的上片,情景交融,辞意凄婉。下片转入怀人念远。“惆怅”两句,言前春人去,无人在花前共醉,只有“惆怅”而已。“惆怅”之至,转而为“愁”,愁且“无际 ”,足见其怀人之深。最后两句,更以特出之笔,抒发此情。“武陵回睇 ”,即“回睇武陵”,回睇,转眼而望。“武陵”,由结句的“波空翠”看,应是指《桃花源记》中的武陵溪。作者可能是由眼前的“乱红飘砌”而联想到“落英缤纷”的武陵溪,而那里正是驻春藏人的好地方。但这里并非是实指,而是借以代指所怀念的人留连之地。不过,人在远方,虽凝睇翘首,终是怀而不见,望中徒有翠波而已。“空”字传神,极能表现作者那种怅惘、空虚的心情。由落花而伤春,由伤春而怀人,暗寄时事身世之慨,全词闲笔婉妙,深情幽韵,若不能自胜。这种情调与政治舞台上刚毅英伟、喜怒不见于色的韩琦绝不相类。盖因词之初起,便以抒情为上,《花间》之后,便形成了婉约的传统,在韩琦生活的那个时代,词还没有突破这个传统。

点绛唇·病起恹恹注释

注释

点绛唇·病起恹恹赏析

赏析

点绛唇·病起恹恹背景

背景

最新古诗查询

更多古诗

联系我们

不良信息举报 邮箱 mobile 鄂ICP备2022019829号-2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63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