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冕旒

更多栏目
请输入搜索内容请输入搜索内容
冕旒

词典「冕旒」详细解释释义

冕旒详细解释

【 冕旒 mian liu 】

  • 古代大夫以上的礼冠。顶有延,前有旒,故曰“冕旒”。天子之冕十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见《周礼·夏官·弁师》。

    晋 崔豹 《古今注·问答释义》:“ 牛亨 问曰:‘冕旒以繁露,何也?’答曰:‘缀珠垂下,重如繁露也。’” 清 袁枚 《新齐谐·蒋太史》:“王年三十餘,清瘦微鬚,冕旒盛服,执笏北向。”

  • 专指皇冠。借指皇帝、帝位。

    南朝 梁 沉约 《劝农访民所疾苦诏》:“冕旒属念,无忘夙兴。” 唐 韩愈 《江陵途中寄三学士》诗:“昨者京师至,嗣皇传冕旒。” 明 沉鲸 《双珠记·奏议颁赦》:“若奏若启,达羣意於冕旒。” 胡适 《<镜花缘>的引论》四:“他( 武则天 )能使一班文人政客拜倒在他的冕旒之下。”

  • 冕旒例子

    【 冕旒 mian liu 】

    1、她既是爱她,而她这种爱本身就是一种智慧,所以她觉得自己也高贵起来,好象头戴冕旒一样。
    2、 你在耶和华的手中要作为华冠,在你神的掌上必作为冕旒
    3、 你在耶和华的手中要作为华冠、在你神的掌上必作为冕旒
    4、 高9.8米的孔子青铜铸像,头戴冕旒,手捧书卷,神志肃然而又祥和,向游客展示了“至圣先师”的风姿。

    词典最新查询

    联系我们

    不良信息举报 邮箱 mobile 鄂ICP备2022019829号-2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63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