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丞

更多栏目
请输入搜索内容请输入搜索内容
中丞

词典「中丞」详细解释释义

中丞详细解释

【 中丞 zhong cheng 】

  • 汉 代御史大夫下设两丞,一称御史丞,一称中丞。中丞居殿中,故以为名。

    东汉 以后,以中丞为御史台长官。 明 清 时用作对巡抚的称呼。《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臺,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清 梁章鉅 《称谓录·巡抚》:“ 明 正统 十四年,命都察院右僉都御史 邹来学 廵抚 顺天 、 永平 二府……今廵抚之称中丞,盖沿于此。” 清 钱大昕 《内阁侍读严道甫传》:“ 毕中丞 沅 廵抚 陕西 ,招至官斋,为文字交。”

  • 指宫官,内官。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琵琶》:“ 文宗 朝,有内人 郑中丞 ,善胡琴。”原注:“中丞,即宫人之官也。”

  • 中丞例子

    【 中丞 zhong cheng 】

    1、中丞

    词典最新查询

    联系我们

    不良信息举报 邮箱 mobile 鄂ICP备2022019829号-2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63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