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制策

更多栏目
请输入搜索内容请输入搜索内容
制策

词典「制策」详细解释释义

制策详细解释

【 制策 zhi ce 】

  • 皇帝有事书之于策(竹简)以问臣下,称为“制策”。

    汉武帝 元光 元年诏贤良,各“受策察问,咸以书对”, 董仲舒 、 公孙弘 等都先后对策。见《汉书·武帝纪》。后为科举考试所采用,成为国家取士的科目之一。 唐 刘肃 《大唐新语·举贤》:“ 张柬之 进士擢第为 清源 丞,年且七十餘, 永昌 初,勉復应制策。” 宋 苏轼 《策别七》:“国家取人,有制策,有进士,有明经,有词科,有任子,有府史杂流。”《宋史·苏轼传》:“ 軾 始具草,文义粲然。復对制策,入三等。”

  • 制策例子

    【 制策 zhi ce 】

    1、我国城乡贫富差距问题是自然因素、史因素、因素、因素等综合诱因所引致的客观结果。

    词典最新查询

    联系我们

    不良信息举报 邮箱 mobile 鄂ICP备2022019829号-2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63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