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口辩

更多栏目
请输入搜索内容请输入搜索内容
口辩

词典「口辩」详细解释释义

口辩详细解释

【 口辩 kou bian 】

  • 亦作“ 口辨 ”。能言善辩之才。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淮南王 有女 陵 ,慧,有口辩。”《隋书·陆爽传》:“朝廷以其博学,有口辩, 陈 人至境,常令迎劳。”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 赞寧 者,颇知书,有口辩。”《东周列国志》第五回:“此人甚有口辨,可以遣之。”

  • 口才好;巧言善辩。

    汉 王充 《论衡·自纪》:“口辩而不好谈对。”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流业》:“辩不入道,而应对资给,是谓口辩。” 宋 司马光 《苏骐骥墓碣铭》:“在 洛阳 者, 秦 、 厉 、 代 以口辩显 战国 世。”

  • 指争辩。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倩儿》:“无耻婢尚口辩耶!”

  • 口辩例子

    【 口辩 kou bian 】

    1、你当为哑巴(作:不能自的),为一切孤独的伸冤。
    2、 无证可辨的肾性蛋白尿可从治肺、脾、肾、风、毒、治血、入手;无证可的肾性血尿可从治火、气、治血、涩着眼。

    词典最新查询

    联系我们

    不良信息举报 邮箱 mobile 鄂ICP备2022019829号-2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63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