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呀呀

更多栏目
请输入搜索内容请输入搜索内容
呀呀

词典「呀呀」详细解释释义

呀呀详细解释

【 呀呀 ya ya 】

  • 张口貌。

    唐 独孤及 《和李尚书画射虎图歌》:“飢虎呀呀立当路,万夫震恐百兽怒。” 宋 欧阳修 《巩县初见黄河》诗:“呀呀怒口缺若门,日啖薪石万万计。”

  • 高耸貌;陡峭貌。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诗:“东方青色龙,牙角何呀呀。” 宋 杨万里 《阻风泊锺家村》诗:“峭壁呀呀虎擘口,恶滩汹汹雷出吼。”

  • 象声词。形容笑声、哭声、鸟鸣声、小儿学语声等。

    唐 韩愈 《读东方朔杂事》诗:“ 王母 闻以笑,卫官助呀呀。” 元 刘秉忠 《蟾宫曲》:“金风颯颯,寒雁呀呀,促织叨叨。”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孩子一岁了,呀呀学着话。”

  • 呀呀例子

    【 呀呀 ya ya 】

    1、佩波塞克的“灯光闪烁”展示直接放在婴儿们的前面,接下去他进行了一次有趣的观察:有时候当展示进行时,婴儿们尽管“微笑着呀呀学语”,但他们不会回过头来密切地注视灯光。
    2、 婴孩们一边玩一边咿咿呀呀地学说话。
    3、 轿子在重负之下吱吱呀呀地响着。
    4、 一辆大车装着一群妇女从我们面前吱吱呀呀地过去。

    词典最新查询

    联系我们

    不良信息举报 邮箱 mobile 鄂ICP备2022019829号-2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63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