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刻板

更多栏目
请输入搜索内容请输入搜索内容
刻板

词典「刻板」详细解释释义

刻板详细解释

【 刻板 ke ban 】

  • 亦作“ 刻版 ”。雕板(印书)。

    《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三年》:“ 蜀 毋昭裔 出私财百万营学馆,且请刻板印九经。” 宋 司马光 《答新知磁州陈大夫游古书》:“前岁 公廙 校正先集,欲刻板摹之,广传於世。” 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章第一节:“中华民族……在一千三百年前,已经发明了刻版印刷。”

  • 比喻因循;呆板。

    《官场现形记》第二回:“一年之内,我一个生日,我们贱内一个生日,这两个生日,是刻板要做的。” 茅盾 《有志者》四:“再捧着头,再点着烟,再到床上躺一会。这是刻板的。” 陈学昭 《工作着是美丽的》上卷一:“极端的刻板,极端的单调。”

  • 刻板例子

    【 刻板 ke ban 】

    1、作为结果,成千上万的数据录入人员不得不硬着头皮和刻板专横的软件打交道,还要顶着“数据库可能崩溃”的红色警告。
    2、 修女过着刻板的生活。
    3、 年度平衡预算的政策是一种刻板的束缚。
    4、 就连他那生硬刻板的文体也来自司各特。

    词典最新查询

    联系我们

    不良信息举报 邮箱 mobile 鄂ICP备2022019829号-2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6383号